基本情况 专业建设 精品课程 师资队伍建设 成果展示 校企合作 示范引领

首页 > 郑州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工作室 >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service line

“校企共育、德能并进、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依据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形成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体现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酒店市场及企业岗位需求有效对接,为促进地方酒店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指导原则

创新“校企共育、德能并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发展”,构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

1、适应酒店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以就业导向。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学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教材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2、以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为理念。要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文化和体育、艺术课程,加强新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3、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积极开展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便于在校中职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校深造,构建起了上下、左右融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5、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完善校企合作各项制度,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

6、坚持“产教融合发展”。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核心的性质、最重要的灵魂,也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路径。坚持产教融合发展道路,才能走出特色化、多样化的发展之路。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河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酒店产业升级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其他综合素养,能够胜任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等工作,为现代酒店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打造职业教育强省和河南省酒店职业人才高地。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职业素养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2、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3、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观服务意识;

5、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6、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7、具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8、具备提升专业学历必备的专业素质。

(二)专业知识

1、掌握酒店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等基础知识;

2、掌握中等职业教育规定的公共基础知识;

3、掌握必备的应用写作与语言等基础知识;

4、熟练掌握酒店典型岗位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5、掌握酒店行业相关服务礼仪知识及心理基础知识;

6、熟悉酒店岗位英语基础知识并能准确运用;

7、了解酒店行业发展基本战略规划、方针与政策。

(三)专业技能

1、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及较强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

2、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及口语表达能力,能从事正常的接待服务;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4、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主要岗位业务技能与服务技巧,并能够熟练运用;

5、具有对常规问题及突发事件基本的应变与处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

7、具有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8、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毕业标准与要求

1、学时与学分要求

学生必须修完教学进程表所规定的课程并达到合格标准,完成规定的所有学时和学分。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学生修完专业教学进程表所规定的课程并达到合格标准,并获得餐厅服务员中级证书方能毕业。此外,学生可以尚可选择以下资格证书,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职业资格获证要求详见表1)。

1.png

3、其他证书要求

普通话证书(二级乙等及以上)

四、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共育、德能并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零距离”对接,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

1.校企协同育人、强化德能并进。引企入校联合联办,实行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定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组双师团队,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教学与监督管理,形成了学校、企业、行业多方合作共育人才的长效机制。强调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艺术与身心健康并重,职业技能与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同步,全过程推进素质教育。

2.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订单培养。通过与酒店行业、企业深度融合,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双赢共同体,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按照企业人才实际需要,实施订单培养,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学生就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力”的双赢局面。

五、考核评价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规范教学活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优化专业建设,实现人才培养既定目标,本专业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从教学过程和教学实效出发,构建基于企业(行业)、学校、社会多视角、多维度、科学立体、系统化的三方立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本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包括“教学实施质量评价”和“教学机制评价”两大评价模块,从实施力度和人才培养机制两方面评价专业教学质量。(见下表)。

教学实施质量评价以三方为评价主体,从课程教学质量、顶岗实习效果和学生毕业率三方面进行评价。课程教学质量主要是以学生学校为评价主体,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收获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每门课程为单位,每学年评价一次。顶岗实习教学评价主体为学生实习的企业,通过对我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指导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评估学生课程培训期间人才培养效果与实习指导教学质量。实习评价在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结束时各调研一次。学生毕业率以学校为评价主体对本学年学生就业率进行评定,以100%毕业率为满分标准。

教学机制评价以三方为评价主体,旨在了解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技术标准是否能够适应产业需求,藉此培养出来的合格人才是否可胜任职业并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该评价主要通过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表现、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表现和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三方面进行评价,进而评估本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与质量。

2.png

六、教学条件建设

(一)专业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基本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依据招生规模、设备配备等情况确定教师队伍及结构。师资队伍的基本要求详见表3。

3.png

2.各类教师素质要求

(1)专业(学科)带头人

1)基本条件

A、思想素质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全面履行职务职责,学风端正;

B、热爱教育事业,热心专业建设工作,愿意担任专业带头人,自觉履行专业带头人职责,在学校深化内涵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C、本科及以上学历;

D、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持有与所从事专业相对应的高级职业资格认证书);

E、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含5年)以上。

2)双师素质

A、国家注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B、具有相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

C、在岗专任且承担本专业专业课3年(含3年)以上。

3)教学条件

A、近三年承担专业核心课程二门以上;

B、平均满教学工作量;

C、近三年培养指导青年教师一名以上;

D、近三年企业顶岗实习满足时间每2年2个月的条件;

E、近三年较大范围的企业调研(撰写了调研总结或报告)三次;

F、主持校企合作项目1项以上;

G、如有指导学生周实训、指导学生实习、辅导学生技能竞赛,主持竞赛标准制订或组织技能竞赛,可替换以上缺项。

4)科研条件

A、近五年曾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B、近三年曾主持1门以上课程标准的编制;

C、近五年主持教学改革项目课题1项以上;

D、近五年、发表论文或市级以上获奖论文3篇以上;

E、如有出版教材、编制校本教材或其他,可替换以上缺项。

(2)骨干教师

1)基本条件

A、思想素质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全面履行职务职责,学风端正;

B、热爱教育事业,热心专业建设工作,愿意担任骨干教师,自觉履行骨干教师职责,在学校深化内涵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C、本科及以上学历;

D、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持有与所从事专业相对应的高级职业资格认证书);

E、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含3年)以上。

2)双师素质

A、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国家注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B、具有相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3)教学条件

A、近三年承担专业核心课程一门以上;

B、平均满教学工作量;

C、近三年企业顶岗实习满足时间每2年2个月的条件;

D、近三年较大范围的企业调研(撰写了调研总结或报告)三次;

E、协助主持校企合作项目1项以上;

F、如有指导学生周实训、指导学生实习、辅导学生技能竞赛,主持竞赛标准制订或组织技能竞赛,可替换以上缺项。

4)科研条件

A、近三年曾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B、近三年曾主持1门以上课程标准的编制;

C、近五年主持教学改革项目课题1项以上;

D、近五年、发表论文或市级以上获奖论文2篇以上;

E、如有出版教材、编制校本教材或其他,可替换以上缺项。

(3)双师型教师

目前各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定义要求不一,我校要求双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或文化知识,能胜任一门以上实践课教学工作,又能全面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活动,既有教师从业资格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

(4)兼职教师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身体健康。

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专长或技能,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能胜任受聘岗位工作。技能型教师一般应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或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术等级证书,有特殊要求的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

(二)教学资源库

1、优质精品课程建设

将《餐饮服务与管理》《茶艺》《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现场导游》五门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以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突出能力本位,进行课程模块的改造与筛选,在有限的学时内实行系统功能的优化。在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确定和教材选用上建立与国家职业标准接轨的技能测试评价系统。

2、教材开发

依托企业,联合职教集团内骨干学校,共同开发适应于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需求的特色校本教材,拓展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以保证教材的更新与课程建设以及行业发展相适应。

3、建立教学软件资料库

通过编写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建立 “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学习资源库,以校园网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枢纽,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建设原则,建立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集中广大教学一线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开发本课件、试题等几大模块的互动型网络平台,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完善、创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多赢、校企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与行业企业在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共同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密切合作,使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使学校分享企业资源,实现其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树立牢固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从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

2、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酒吧、咖啡厅实训室、酒店前厅实训室、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工作室,升级改造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茶艺实训室、标准客房实训室、豪华客房实训室、3D全景模拟导游实训室,使其成为一体化实训场地,并发展为多功能平台。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探索、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积极推进、拓展优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已与13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关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44.png

4、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学校与企业、学生分别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实习是学校专业教学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有学生都要按要求参加实习,取得相应的学分方可毕业。学校要阶段性地对实习生开展跟踪调查,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的稳固率,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高品质、对口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其他说明

本方案应根据地方经济、专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更新。